《送孟浩然之广陵》教学设计

时间:2024-08-29 22:41:16
《送孟浩然之广陵》教学设计

《送孟浩然之广陵》教学设计

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,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,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,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。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《送孟浩然之广陵》教学设计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
《送孟浩然之广陵》教学设计1

【教学目标】

1、读懂诗句,理解诗意。

2、有感情地诵读古诗,并背诵。

3、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。

4、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、语言表达的能力、自主学习的能力、想象思维的能力。

【教学重点】

体会诗境,训练语言。

【课前准备】

1、学生:

⑴ 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。

⑵ 读熟课文。

2、教师:

制作多媒体课件。

【课时安排】

一课时。

【教学程序】

一、揭题、解题

(2分钟。)

1、揭题,读题:

注意“孟(mèng)”的读音及写法。

2、解题:

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,、“之”的意思。

3、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:

(3分钟。)

⑴ 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?

⑵ 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?

⑶ 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?

4、理解诗意:

(15分钟。)

⑴ 学生自学古诗:

(5分钟。)

自学要求:以学习小组为单位,熟读古诗,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,理解字词,翻译诗句,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。

⑵ 检查交流自学情况。

(10分钟。)

⑶ 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同2学讲解古诗:

教师注意指点,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。“西辞”“尽”。

5、体会诗境:

(6分钟。)

⑴ 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?

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。

⑵ 想象描述“烟花三月”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。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?为什么?

⑶ 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?李白为什么只见“孤帆”?

6、李白站在岸边,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,心里会想些什么?

7、借助插图,体会诗的意境。

8、有感情地朗读、体会诗的意境。

9、借助诗境,训练说写:

(14分钟。)

引导: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、兄长、朋友,往日,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,学业上相互帮助,情投意合,感情深厚,此刻分别,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,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,同学们想象一下,他们的分别时,会说些什么,做些什么,会是什么样的表情。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?要演戏,先要有脚本,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,集体合作为这段情景的表演,写一个脚本,脚本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、环境,人们的动作、语言、表情等等。

10、学习小组合作撰写脚本。

11、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,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。

12、根据表演效果,重新修改脚本。

13、布置作业:

(1分钟。)

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,选择完成下面的作业:

⑴ 有感情朗读,并背诵这首诗。

⑵ 《古诗三首》都写到了春天,说说三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?

⑶ 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,体会诗人的感情。

《送孟浩然之广陵》教学设计2

【设计理念】

《语文课程标准》指出:“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。”古诗涵盖面宽,意韵深远,本课设计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、潜心品析吟诵、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。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,自由地、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,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,唱响“读”的主旋律,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,读出自己的体验,在读中悟美,在读中悟情。

【教学目标】

1、学习“孟、浩、陵、辞、唯”5个生字,能正确、流利地、有感情地朗读古诗。

2、在老师的指导下,借助工具书、注释、图片感悟诗歌的内容,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,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。

3、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,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。

【教学重点】

初步感悟诗歌的内容,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。

教学难点】

能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。

【课前准备】

教师准备:阅读了解古代送别诗相关内容,制作多媒体课件。

学生准备:预习课文,搜集相关内容。

【课时安排】

一课时

【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】

一、情景导入,揭示诗题

1、播放《送别》名曲,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。

2、指名背诵《赠汪伦》、《别董大》。

【设计意图】

未成曲调先有情。为学生创设一种情景,铺陈一种调子,使学生较快进入到“送别”的氛围,初步感知古人送别的深情。

3、介绍诗歌创作的背景:古代交通不便,离别容易相见难,所以送行就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形式,也成了诗人争相歌咏的题材。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和《送元二使安西》两首诗堪称送别诗中极品,被人们传诵至今。

4、板书诗题,学习“孟、浩、陵”三个生字,了解诗题中有关“送”的内容:谁送谁?在哪里送?朋友要到哪里?

【设计意图】

40分钟的课堂是有限的,教师应珍惜每分每秒的时间引导学生有效学习。此环节紧扣题目,随文识字,从诗题入手,设计几个问题,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诗歌讲述的故事。

二、互动交流,分享信息

1、课件展示黄鹤楼名楼风采,认识这座江南名楼。

2、出示地图,了解“黄鹤楼”与“扬州”的地理位置,教师相机板画长江简图。

3、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李白与孟浩然的资料。

【设计意图】

古诗的创作年代距学生较远,长江简图板画不但助于学生明确地理位置,更有助于理解诗中“西辞”等意思。互动交流李白与孟浩然的基本情况,为深悟诗情奠定基础。

三、初知诗意,质疑梳疑

1、自由练读古诗,读准字音,认清字形。

2、指名朗读全诗,正音。

3、自读自悟,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或借助注释等方式了解诗的大意。集体交流:

⑴、指名概述诗的大意。

⑵、引导学生质疑。

⑶、结合板画弄懂“西辞” ……此处隐藏21594个字……五、师拓展其它送别诗。

六、请学生欣赏古诗新唱。

《送孟浩然之广陵》教学设计15

教学目标:

1、认识生字。

2、有感情地朗读古诗,背诵古诗。

3、理解诗的内容,想象诗所描绘情景,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。

教学难点:

感悟诗境,指导朗读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导入:

今天,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你们想听吗?播放。这是李叔同的《送别》。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因为送别而忧伤落泪,并挥笔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。诗仙李白曾经写过的一首送别诗你们还记得吗?(《赠汪伦》)指名背。这情谊比桃花潭水还要深啊!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。齐背后两句。

今天我们要学习李白的另一首送别诗。

二、解题

1、齐读课题。你从题目读懂了什么?

2、指名说。

3、齐读。

4、古代交通不方便,朋友分别之后就很难再见,于是呀写诗送别就成了一种风俗,当时的送别诗就和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。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这一送别却引起了轰动,在文学史上堪称千古一别啊。为什么这么著名呢?这里有三名,在名楼黄鹤楼,送名人孟浩然,到名地广陵。论年龄,李白比孟浩然大十二岁,然而一样的兴趣爱好,一样的才华横溢,使他们互相仰慕,相见恨晚,即使是短暂的离别,也那么依依不舍。

三、听古诗朗诵

接下来,就让我们一起走进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。注意听准字音。

四、学习生字

1、我们先和生字朋友打声招呼,谁愿意读?容易读错的再给大家提个醒。

2、齐读。

五、初读古诗

1、指名读,注意读准字音。

2、齐读。

六、节奏朗读

1、指名读

2、师范读

3、学着老师的样子读给你的同桌听。看谁能读出节奏美。

4、谁愿意展示给大家听?指名读。

5、齐读。

七、感悟诗境,品读古诗。

1、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自西向东流,顺流而下就能到达广陵。哪个同学能帮我找出黄鹤楼和扬州的位置?指名上台贴出黄鹤楼·扬州·贴对了吗?生:对。评价:真厉害!师板书:扬州、黄鹤楼。为什么贴在这儿呢?能结合诗句说一说吗?指名说。

黄鹤楼在西,扬州在东,所以诗人说故人———

孟浩然从黄鹤楼去扬州要顺流而下,所以诗人说烟花三月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故人是什么意思?从哪知道的?生:注释(老朋友)在这指谁?(孟浩然)再读读这两句诗。

2、烟花三月,那是春意盎然的时节。想去看看吗?边看边想有哪些优美的词语可以描绘这美丽的景色。播放江南春图配乐。你们的眼前是一个怎样的烟花三月?指名说(繁花似锦,杨柳如烟,五彩缤纷……)哪个同学更厉害能用诗句来形容这美妙的春天?指名说,教师相机导读:

生:草长莺飞二月天,拂堤杨柳醉春烟。

师:杨柳如烟,可诗人却没有心情去欣赏,那是因为——

生:碧玉妆成一树高,万条垂下绿丝绦。

师:杨柳依依,可诗人仍然没有心情去欣赏,那是因为——

3、孟浩然的船走了。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的望啊望啊,他在看什么啊?指名说:船。几只?生:一只。师:对!孤帆就是孤孤单单的一只船。板书: 诗人称这只孤孤单单的船为?生:孤帆。

可那是唐朝盛世啊!长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。江上应该有许许多多来往的船,只课件点击:江上千帆。为什么李白只看见孟浩然的孤帆呢?生:因为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。师:李白眼中只有——孟浩然,是因为李白的心里只有——孟浩然。看到的自然就只有孟浩然的——孤帆。点击课件去掉千帆。尽千帆皆不见,一心只送孟浩然。这是多么深厚的友谊啊!谁来再读读,指名读。你的眼里有孤帆了。谁再来读?眼中只有孤帆了,能不能读出心里只有孤帆的感觉?你再试试。很好,范读,再来一遍。齐读。

4、孟浩然的孤帆渐渐远去,渐渐消失了。师板画。李白还在看什么啊?生:江水。哪个诗句告诉我们?生:唯见长江天际流。一起读一读。唯见是什么意思?只看见。对,只能看见江水了了为什么李白还不离开啊?生:舍不得。这又是怎样的情啊?生:依依惜别、难分难舍。是啊,怎样才能读出难分难舍的感情?自己读看看。指名读。帆尽了可情未尽啊,碧空尽和天际流降下来,延长来读就更有味道了。一二组读。我仿佛看到了那如长江水般永不停息的深情。三四组读。我仿佛看到了那如江水般绵绵不断的厚谊。男同学站起来吧。让我们一起送孟浩然。这是豪壮的相送。女同学你们也来送送他。这是柔情的相送。男女赛读。

导读:我的眼前是那一双双饱含深情的眼睛,我的眼前是那一个个翘首东望的李白:

⑴帆船渐渐远逝了,已成了帆影。李白没有离去,他望啊望啊,心中不禁涌起——

⑵帆船渐渐远逝了,已消失在蓝天碧水的尽头,李白还不肯离去,他望啊望啊,心中默念——

⑶帆船消失了,只剩下那滚滚东流的长江水想起昨日种种,他踮起脚来,又在望啊望啊!心中再次默念——

5、此时李白的心中在想些什么呢?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那分别得画面。边看边想。播放课件。

帆尽了可情未尽啊!此时,李白一定有千言万语想对孟浩然说,拿起你手中的笔用几句话写出李白的心情。

出示:故人的船已渐渐远去,李白不禁想:————

指名说:

(1)孟浩然啊孟浩然我多么希望你不要走。我们可以一起在这天下名楼饮酒作诗,吟诗作画。师:那是多么惬意啊!

(2)孟浩然啊孟浩然虽然我不能和你一起去扬州但我的心早已随你去了。我们的友谊就像这滚滚长江东水。师:情深意长永不停息。

(3)孟浩然啊孟浩然没有你相伴我怎么能开心呢?和你在一起的时光是那么美好又那么的短暂。师:你道出了李白淡淡的忧愁。

这深深地情,这浓浓的意化作了这首千古名诗。老师情不自禁想吟诵。师范读。你们也来读一读。生齐读。师生配合读。老师读一、三句,你们读二、四句。

八、拓展

1、黄鹤楼的这一别别出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,别出了孟浩然与李白的厚谊。时隔一年李白仍久久不能忘怀,又为这次送别写下了一首五言诗。出示:

《江下行》

李白

去年下扬州,江送黄鹤楼。

眼望帆去远,心逐江水流。

让我们一起读一读。轻一些再来一遍。帆去远,心相随啊!多么的情深意长啊!我们再来读一读。我来读你们接。

2、滚滚长江东逝水,不思量,自难忘。如果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,你一定会想起两个人——李白和孟浩然。你一定会想起一首诗——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。你一定会再次深情吟诵——

3、短短的四十分钟过去了。我们也要说再见了。离别之际把这首动听的歌曲送给大家。让我们一起在音乐中感受李白与孟浩然的真情,体会友谊给我们带来的温暖与感动。

九、作业:

收集送别诗句。抄一抄,背一背。

《《送孟浩然之广陵》教学设计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